淺談”最熟悉的陌生人&最要好的朋友”

2021  ELLE專訪      #蔡康永 :我沒有一秒鐘覺得「聽話」值得驕傲

www.elle.com/tw/entertainment/voice/a35909295/cheers-219-kangyongcai/

每個人都想做自己,但你真的搞清楚「自己」是怎麼回事嗎?作家、主持人蔡康永開門見山就點出,「搞定自己」的難度和必要性,遠勝於「應付別人」。

沒有人不想「做自己」,偏偏「自己」卻往往是「世界上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」。

「很多人說旅行會找到自我,鬼咧,你不面對,出去就會自動找到嗎?自我會站在路上等你撞過去?不會的,」蔡康永連珠炮般地一口氣說:「肯面對它,就算到馬路轉角的小店,都找得到。不打算面對,飛到北極去也沒有用。」

「先弄清自己是怎麼回事,才可能開始做自己啊,」這是蔡康永的結論。不然,一切都只是說著玩。這門功課並不簡單。畢竟每個人從出生開始,身上就不斷被四面八方貼上各種「理應如此」的標籤。

這些標籤一面被拿來作為評價他人的武器,只要對方表現不如預期,馬上召喚出各種憤怒、猜忌、嫉妒等「應戰情緒」;另方面也拖垮、遮蔽自己,分不清哪些標籤需要珍視與追求,哪些根本來路不明、未經驗證,不但不用在意,更應該愈早丟掉愈好。

…他喜歡和自己「抬槓」,藉自問自答探求內心的「明白」,再從中挑戰各種左右人生的「習以為常」。…當我發現可以輕易排除別人對我的為難,就知道最可怕的事是面對自己 。我必須好好地和自己相處,才能安定下來。

以上是專訪中關於”做自己”的部分節錄,以下則是個人的淺見:

即使我們每天24小時都與自己相處,但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及自身本質的認識少之又少,所以反而是世界上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,可能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深入的自我覺察,或者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世界,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情感、思想、價值觀和經歷,這些複雜和矛盾的情感相互交織,有時會彼此矛盾或混淆,形成一個多面性的內心世界,讓我們難以完全理解自己

成長過程中,我們可能會被社會的期望、他人的評價和自身的壓力所左右,使得我們對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感反而感到茫然,這也可能導致我們對自己的內在需求和情感反應感到困惑,甚至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渴望和需要

有時候,人們可能會選擇忽視或否認一些不容易面對的情感或想法,以保護自己免受負面情緒的干擾,這種自我保護機制,會使我們對自己的內在世界感到模糊或陌生

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成長,我們對事物的觀點和理解也會發生變化,因此,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一直在發現新的層面和面向,似乎總是一個有待探索的陌生領域

透過”真正地”面對自己、回歸到自我的中心、不斷的自我探索和反思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才能夠將自己的身分從”最熟悉的陌生人”,轉變成”最要好的朋友”????

#自己 #面對 #標籤 #自我覺察 # 負面情緒 #最熟悉的陌生人 #最要好的朋友

官方網站:https://rink.cc/zdamz
Facebook:https://rink.cc/juscx
YouTube:https://rink.cc/b1llp

發表迴響

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| Theme: Looks Blog by Crimson Themes.